書名: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2冊套書)從地理解開日本史的謎團

原文書名:日本史ソ謎ゾ「地形」ザ解んペ


8667106511070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2冊套書)從地理解開日本史的謎團
  • 產品代碼:

    8667106511070
  • 系列名稱:

    潮歷史
  • 系列編號:

    2003009
  • 定價:

    820元
  • 作者:

    竹村郎公太郎
  • 譯者:

    劉和佳、曾新福、李雨青
  • 頁數:

    616頁
  • 開數:

    15x21x4.2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521
  • 出版日:

    20200521
  • 出版社:

    遠足-遠足文化
  • CIP:

    731.69
  • 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當我們聚焦在「地形」上,
便能看到歷史全新的一面 。

  歷史是人類行為的積累,環境對人類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影響。
  這是一本令人興味盎然的書,從地理的角度來審視歷史,日本歷史的奧秘可透過「地形」來解答,進而推翻固有的歷史概念。

◎蒙古軍失敗的真正原因是「泥質土讓」
◎信長打從心地畏懼「比叡山的地形」
◎家康最大的敵人是「利根川」
◎忠臣藏是德川幕府設計的龐大復仇劇
◎吉原遊郭搬遷是為了隅田川的治水
◎江戶無血開城的真正主角是「船」

  作者竹村公太郎自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後,擔任過日本建設省、國土交通省等機關首長,負責水壩、河川等基礎工程的建設。因為工作的關係,他走遍日本全國,深知日本各地的河川、地形、氣候、環境及水利工程等基礎建設,加上他對日本歷史的喜愛,以及對江戶、東京地理地形的熟悉,從2005年起陸續發表以「地形」為主軸,探討「歷史、文明、文化」的文章與書籍。他不僅是江戶、東京歷史與地形地理的研究迷,也是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名畫家歌川廣重的死忠粉絲,廣重的浮世繪因此常成為他解讀江戶歷史地景的重要史料。

  「當我們將視線轉移到地形上,即可得出顛覆歷史定論的答案。」

  他仔細觀察地形後,發現了歷史全新的面貌。這份驚訝成為他重新觀察日本地形和氣象的原動力。這是一份需要勇氣的工作,因為以地形和氣象為中心來解讀歷史,有時得出的結果與以往大家所熟知的歷史定論有所出入。他認為,從人文社會的角度來闡述歷史事件或解釋人類的行為,是沒有一定標準。一個人物有許多面向,如果只聚焦於某一面,自然會忽略另一個面向。因此,人文社會領域的討論不僅差異性大,也經常沒有結論。如果從地形、氣象這些支撐人類社會的下層結構來思考,可以提供我們理解歷史的新角度,所產生的研究結果也比較客觀。

  每篇文章章名以「為何……?」作為標題,作者先提出對於日本歷史事件質疑的謎題或謎團,再試圖從其專業的地形、地理、氣候、環境等面向來尋找答案,並配合古地圖、浮世繪及現地觀察調查的方法來解開謎團。這樣的撰寫方式類似推理偵探小說如《名偵探柯南》的懸疑手法,先述說殺人事件,再提出凶手會是誰的疑問,最後邏輯性地找出答案。他以「地形」為主,加上地理、氣候、環境、基礎建設等資料來破解歷史謎團,不但手法新穎,也為歷史思考提供了另一扇門。

  無論是對日本歷史或其他歷史,或對地形、地理、環境科學、都市計劃,甚或對推理偵探小說有興趣的讀者,都不可錯過這本有別於一般日本歷史的有趣書籍。

作者簡介


竹村公太郎,1945年生於橫濱。1970年取得東北大學工學部土木工學科碩士學位後,進入建設省工作,主要負責水壩及河川事務。歷任近畿地方建設局長、河川局長等職位,2002年從國土交通省退休。現任Japan River Front Research Center理事代表及Japan Water Forum事務局長。他以評論家的身分討論社會資本的整備而活躍於論壇,也透過地形、氣象、下部結構(基礎建設)的視角來討論日本和世界的歷史和文明,而受到矚目。著有《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文明.文化篇)》、《解開日本文明之謎》、《土地的文明》、《幸福的文明》、《看穿本質的力量:環境、食料、能源》(與養老孟司合著)等書。

譯者簡介


劉和佳,台北市人,畢業於政大歷史系,目前就讀於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專攻為中國近代思想史。閒暇之餘喜歡關注體育賽事和外匯市場,未來的夢想是到非洲投資礦山。

曾新福,新北市人。成大建築系、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專攻修士課程畢業。本業是建築,兼職日文翻譯,喜好龐雜的各種故事與知識、喜歡旅行和攝影。目前在宜蘭工作,努力成為更好的建築人與譯者。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日文版出版後暢銷至今,廣受讀者喜愛。
★作者從地形、地理、氣候、環境等面向尋找歷史的答案,並配合古地圖、浮世繪及現地觀察調查的方法來解開謎團。文字通俗有趣,而且條理分明。
★全書搭配數十張地圖、繪畫和數據資料等,做為調查和解謎的證據。
★作者精通日本全國的「地形」,以不同於歷史學者人文社會學的視角來解開日本史上的各種謎團,為歷史思考提供另一扇門。讀者從本書可體驗到推翻固有歷史概念的興奮與解謎的快感。

書籍目錄


《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從地理解開日本史的謎團》

推薦序
提供歷史思考的另一扇門╱蔡錦堂
江戶時代最大的謎團「忠臣藏」╱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織田信長與石山本願寺的十年戰爭╱提供歷史思考的另一扇門

前言
傲慢的態度╱下層結構的視角╱信長、秀吉、家康奢望的易守難攻地形╱將視線轉移到地形上,即得出顛覆歷史定論的答案

第1章 關原之戰勝利後,家康為何立即返回江戶?(與巨大敵人的另一場戰鬥)
德川的家臣對「轉封到江戶的命令」感到如此憤怒的理由╱兩個關東平原╱關東「平原」本來是關東「濕地」╱家康初來乍見的江戶景象╱家康走遍關東發現的「寶物」╱改變日本歷史的工程動工了╱家康重返江戶之謎╱日本史上最偉大的國土規劃者

第2章 信長為何要火燒比叡山延曆寺?(地形所傳達出的真正理由)
讓人備感壓力的逢?山隧道╱長岡京的「鬼門」╱「頸動脈」的地形╱桓武天皇的恐懼╱火燒比叡山延曆寺╱地形所見的歷史╱信長對地形的恐懼╱比叡山的僧兵

第3章 賴朝為何將幕府設在鐮倉?(日本史上最狹小的首都)
一個關於鐮倉的疑問╱伊豆的小島╱往來於海上的賴朝╱銅牆鐵壁般的鐮倉╱足不出戶的賴朝╱忐忑不安的賴朝╱平安京的祕密╱名為傳染病的敵人╱賴朝遭到謀殺

第4章 蒙古軍真正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拯救日本的「爛泥」土壤)
沒有輪式車輛文明發展的日本╱視牛馬為家族一份子的日本╱駕馭牛馬的民族╱大陸的暴力╱動彈不得的蒙古軍╱布滿「泥」和「綠」的國土╱東海道是條海路╱泥濘的濃尾平原╱八世紀前處於同一陣線的日本和越南

第5章 半藏門真的是後門嗎?(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ヾ)
既視感╱一幅廣重的畫╱從半藏門外出的天皇陛下╱半藏門之謎╱半藏門的土丘╱半藏門真的是後門嗎?╱因地圖而產生的錯覺╱甲州街道╱家康發現的「易守難攻地形」╱遭歷史掩蓋的真相 

第6章 赤穗浪士為何能成功復仇?(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ゝ)
麴町之謎╱平河天滿宮之謎╱赤穗浪士埋伏之地╱密探時代╱潛伏於麴町之謎╱吉良家的宅邸遷往本所╱吉良家宅邸搬遷的祕密╱忠臣藏的最後一幕

第7章 德川幕府為何要消滅吉良家?(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ゞ)
矢作川河口的古地圖╱圍繞著矢作川的爭執╱消磨生命的耗鬥╱源氏的名門──吉良家╱苦等至一六○五年的家康╱三年的空窗期╱世襲的征夷大將軍╱百年間的忍辱負重╱復仇的能量

第8章 赤穗四十七浪士為何被埋葬在泉岳寺?(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々)
從高輪大木戶到泉岳寺╱泉岳寺的立牌╱興建泉岳寺的人╱站在泉岳寺的交叉口╱在高輪大木戶和品川宿之間的泉岳寺╱名為泉岳寺的主題公園╱萌生日本人自我認同的一則故事╱高輪大木戶搬遷之謎╱德川幕府最後的陰謀

第9章 家康進入江戶後,為何立即開鑿小名木川?(關東壓制作戰和高速「水」路)
「鹽路」小名木川╱關於小名木川的謎題╱從謎題到謎團╱為了運鹽開鑿的河川?╱一幅小名木川的圖╱一五九○年統一天下╱關東濕地╱高速「水」路╱佃島的祕密

第10章 江戶為何能確保一百萬居民的飲用水?(被遺忘的水庫「溜池」)
廣重的《虎之門外的葵?》╱「溜池」╱在玉川引水渠完成之前╱江戶的都市建設╱支撐著江戶文明的堤防╱消失的水庫╱搶奪水資源的東京╱東京人失去的「基礎建設」和「日本人的精神」

第11章 吉原遊郭為何要搬遷?(一個關於江戶治水的故事)
淺草寺的緣起繪╱江戶的中心──淺草╱荒川的治水工程是江戶繁榮的關鍵╱江戶的治水工程╱最安全的淺草╱「振袖大火」後的都市改造╱守護著江戶的防洪系統╱如何維護堤防?╱吉原遊郭的搬遷╱守護著文化的基礎建設

第12章 誰是最後一位真正的「征夷大將軍」?(最後一群「狩獵者」)
舊約聖經╱農耕民族壓迫遊牧民族的證據╱日本列島上稻作共同體╱來自稻作共同體的侵略╱最後一群「獵人」╱山海環繞的中國地方╱身為狩獵民族的物證╱毛利家的轉變╱餘燼猶存的「攘夷」 

第13章 江戶的無血開城為何能夠實現?(船形塑了日本人心中的一體感)
廣重的《神奈川.台之景》╱了無生趣的「東海道五十三次」╱被忽略的部分╱廣重的驚嘆╱共享物資的日本人╱土地被截斷的日本列島╱物資即情報╱大政奉還╱勝海舟與西鄉隆盛的會談╱「船」培育出日本人的自我認同 

第14章 京都為何能成為首都?(都市繁榮的絕對條件)
赤?見附╱「交流」是文明的重心╱模擬「日本定都的過程」╱日本列島的中心╱追溯至京都╱「處在交流軸上的都市便會繁榮」╱人的交流就是情報的交流

第15章 誕生日本文明的奈良為何會衰退?(交流軸與都市的盛衰)
箱根驛傳最終路線的變更╱旅館的客房數全國墊底的奈良╱突發奇想╱奈良人口數量的變遷╱曾經捨棄的問題╱日本文明的誕生╱千年沉睡╱奈良的覺醒 

第16章 大阪為何缺乏綠地?(權力者的町與庶民的町)
德黑蘭的綠地╱巴勒維王朝的遺產╱北京的綠地╱東京的地下鐵地圖╱掌權者創造的綠地╱缺乏綠地的大阪╱與權力對峙的「堺市」╱自然的守護者

第17章 地質脆弱的福岡為何會發展成大都市?(漂流者最後的棲身之所)
成為解謎契機的書╱飢人地藏╱發展不自然的福岡╱危險環伺的福岡╱缺乏糧食和能源的福岡╱調水╱B型肝炎病毒亞種的分布╱垃圾洋流分布圖╱大量情報匯聚而成的大交流軸 

第18章 為何有「兩次遷都」?(首都必須搬遷的時刻)
文明的存續╱日本的兩次遷都╱充滿謎團的平安遷都╱奈良盆地成為首都的必然╱地貌變遷後的奈良盆地╱濕地環繞、開發艱鉅的江戶╱厭惡關西的家康╱不切實際的東京遷都╱合乎現實的北京遷都 


《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文明.文化篇):從地理解開日本史的謎團》

推薦序╱李拓梓(《自由評論網》人氣專欄「政治的日常」專欄作家)

前言 
混沌的學生時代╱《文明生態史觀》的衝擊╱說明地形與氣象╱文明的結構模型╱從地形與氣象推翻歷史與文化的既有理論╱挑戰世界最高峰的「金字塔」謎團

第1章 日本為何沒有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從地形與氣象的角度檢視)
從地形與氣象看歷史╱貪婪的歐美列強╱歐美列強前進日本╱一無所有的日本╱災害頻仍的日本列島╱薩英戰爭與下關戰爭╱不敗的地形

第2章 日本為何沒有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日本第一條奔馳於「海上」的鐵道)
日本近代化之謎╱行駛於海上的蒸汽火車╱為何要行駛於海上?╱由地形撐起的江戶封建社會╱從封建轉向中央集權╱鐵道帶來的衝擊

第3章 誰讓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呈V字形成長?(代表生命泉源的自來水與大正十年之謎)
平均壽命呈V字形大逆轉╱嬰幼兒死亡率下降之謎╱解開「大正十年之謎」╱為何自來水沒有殺菌?╱俄國革命與液氯╱究竟是誰?╱原來是後藤新平!

第4章 家康為何讓「利根川」向東彎曲?(另一種假說)
家康放鷹狩獵╱關東的地形調查╱天然要塞關東平原╱江戶的盲點──關宿╱東日本的玄關──上總╱家康的戰術╱利根川東遷的另一個假說

第5章 江戶為何能成為世界最大的都市?ヾ(由「地方」撐起的都市發展)
仰賴地方資金與勞力而誕生的江戶╱何謂參勤交代?╱參勤交代造就了江戶的繁榮╱現代東京的參勤交代╱東京居民所不知道的事實

第6章 江戶為何能成為世界最大的都市?ゝ(一座吞食能量的大都市)
廣重的代表作╱江戶的油船╱關西的毀壞與尚未開發的關東╱江戶幕府的全國能源戰略╱江戶的匯集制度

第7章 江戶為何能成為世界最大的都市?ゞ(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之謎)
廣重的記錄╱東海道五十三次.二川╱荒涼的東海道山巒╱江戶的燃料╱江戶的森林採伐╱日本列島森林的全面性枯竭╱遇上化石能源

第8章 貧困的橫濱村落為何能成為近代日本的玄關都市?(家康事先準備好的近代)
橫濱的發展╱沒有大河的港口╱橫濱的近代下水道╱空白的歲月╱二領用水╱被忽略的橫濱╱借水╱不可思議的橫濱╱神奈川的水

第9章 未經歷「彌生時代」的北海道如何從事稻作?(自由的大地解救了未來的日本)
自由的北海道╱石狩川物語╱恐怖的平面圖╱石狩平原的妖魔╱惡夢般的泥灰層╱滿腹怨念的截彎取直╱沒有歷史的北海道╱希望的大地.北海道

第10章 上野的西鄉隆盛像為何建在「那個地方」?(樺山資紀的心意)
明治的小小謎團╱長相的問題?服裝的問題?╱彰義隊╱大村益次郎的討伐戰役╱黑門與山王台的激戰╱西鄉銅像的除幕典禮╱江戶唯一的戰場「山王台」╱高村光太郎的回顧╱樺山資紀的指示╱西鄉銅像的位置

第11章 信長為何只差臨門一腳就統一天下?(弱者才具有的創造性)
難以理解的信長╱孤僻的武將.信長╱不惜一死的信長╱本隊變身為特攻隊╱卑鄙小人的戰役╱石山本願寺之謎╱絕對的上町台地╱世界海戰史上首次採用的戰術╱孱弱的天才

第12章 日本人為何如此擅長「小型化」?(「縮減志向」之謎)
七十八公里的健行大會╱禁帶iPod╱「縮減」志向的日本人╱縮減的日本人╱為何要縮減?╱行走的旅人╱走遍日本列島╱縮減的樂趣

第13章 日本將棋為何可以使用「持駒」?(地形孕育的奇妙遊戲)
?上之雲╱賭博將棋╱不可思議的日本將棋╱西洋棋的傳播與日本將棋的誕生╱木村九段之說──傳播與進化╱為何就這樣變成了平面型?╱背負行囊徒步行走的日本人╱屬於庶民的日本將棋物語╱必然的日本將棋

第14章 日本國旗為何是「太陽」的圖案?(氣象決定性格)
國旗╱在熱帶生活的原則╱痛苦的勞動╱令人欣喜的勞動╱與太陽的距離感╱令人目眩的日本氣象╱沒道理的日本列島╱「永恆」╱「無限」與「絕對」╱氣象創造出來的文明

第15章 日本人為何會覺得「好浪費」?(丟棄和不丟棄的人們)
開羅中央車站的廢棄物╱開羅機場裡的廢棄物╱丟棄之人╱移動的民族╱不移動的民族╱好浪費╱地形創造出來的性格

第16章 日本文明能存續下去嗎?(格拉漢姆.貝爾的預言)
三一一之後╱貝爾的預言╱太陽能的水力╱不建造水壩╱改變既有水壩的運用╱模式╱增加既有水壩的高度╱增強分散型九三○萬kw

第17章 【番外篇】埃及人為何建造了金字塔?(尼羅河的堤防)
充滿謎團的金字塔╱已經解開的謎團╱為何要建造金字塔?╱金字塔只聚集在尼羅河西岸╱尼羅河西岸之謎╱消波塊╱尼羅河西岸的「消波塊」金字塔群╱剩下的謎團

第18章 【番外篇】埃及人為何建造了金字塔?(吉薩三座巨大金字塔之謎)
大廈的反射╱吉薩的金字塔之謎╱出現在尼羅河口的淺灘沙洲╱壯大的三角洲地標╱三座金字塔

推薦序/導讀/自序


「以資料數據為基礎,推翻固有的歷史常識。正因為如此,這本書不但有趣,又令人心服。」──養老孟司(東京大學榮譽教授、評論家、暢銷作家)

「大部分的日本國土是由人打造的。因此,解讀國土就可以解開日本史的謎團。」──荒俁宏(翻譯家、評論家、作家)

文章試閱


《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文明.文化篇):從地理解開日本史的謎團》

前言

混沌的學生時代

  我在仙台度過六年的大學生活,那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及兒時的朋友獨自生活。大一適逢東京奧運,整個社會蓬勃發展與成長,學生運動也開始蔚為風潮。
  在如此激烈變動的社會中,我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人,被許多從未想像過的事件搞得暈頭轉向。我一一思考這些難以理解的人事物,邊煩惱邊向前邁進。
  為了搞懂這個令我暈頭轉向的龐大社會,我閱讀了許多書籍,和朋友們不斷討論,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只是一再發現這個社會如此龐大且令人無從掌握,最後我唯一理解到的,就只有自己思考的界限所在以及知識不足而已。
  就這樣,我懷抱著無法釐清的混沌情緒離開大學,進入了社會。

《文明生態史觀》的衝擊

  進入建設省約二十年來,我以水壩技術員的身分在川治水壩、大川水壩、宮瀨水壩等建設工地,不斷地與地形、氣候搏鬥。之後又調職前往日本各地,從事與治理河川、保護國土相關的行政工作。
  三十歲左右,我在會津若松市的水壩工地閱讀了梅棹忠夫教授的《¬文明的生態史觀》,讓我備感震驚。不過比起書中的內容,更讓我吃驚的是,一位動物學起家的理科生態學者竟然能夠論述人類的文明。
  梅棹教授的研究方法讓我學習到:「要理解人類創造的這個社會,也就是文明,不僅能透過哲學、社會經濟學等人文領域,即使是理科的生態學,也能找到攀登文明這座高山的路徑。」

說明地形與氣象

  之後,我離開建設現場,從事解說公共事業的相關工作。
  解釋公共事業其實相當困難。因為基礎建築作為社會的底層結構,總是難以被一般大眾看見和理解。
  若以舞台劇來比喻,基礎建設就是支撐舞台的支架,而主角永遠是舞台上演出的演員。他們不會注意到舞台下的支架。不,應該說,他們毋需注意,只需以美好的演技在舞台上演繹人生即可。
  現實社會也是如此。主角是努力走在人生道路上的眾人,宛如支架的基礎建設則支撐著眾人的生活。不過,人們卻看不到這些基礎建設。看不到的東西本來就難以理解,所以要解釋這些看不見的基礎建設,是非常困難的事。
  自從我察覺到這一點之後,便不再針對基礎建設進行說明,而是開始解釋基礎建築所置身的地形與氣象。
  說明地形與氣象相當簡單。畢竟數十年來我都在和地形與氣象搏鬥,因此對它們瞭若指掌。

文明的結構模型

  不過,說明地形與氣象時,不能只說到地形與氣象,還要自然而然地提到矗立於地形與氣象上的基礎建設。接著,提及作為基礎建設的底層結構之後,再提到各種在其上方運作的人類活動。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類社會也就是文明的模型,似乎有了固定且鮮明的印象。
  文明是由底層結構與上層結構所組成,底層結構支撐著上層結構,而此底層結構又奠基於地形與氣象之上。只要底層結構紮實可靠,上層結構就能開花結果;底層結構若衰弱無力,上層結構也會跟著衰竭。
  然而,社會的底層結構並非只是單純的土木建設。
  底層結構由「安全」、「糧食」、「能源」、「交流」四個機能所組成。

從地形與氣象推翻歷史與文化的既有理論

  不知不覺中,我在不斷說明地形與氣象的同時,也開始把關注的視線轉向人類,也就是在舞台上演繹人生的演員。
  令人吃驚的是,原來在舞台上演繹的演員,其演技發揮都受制於舞台本身。不,應該說,正是舞台的限制,規範了演技的發揮。
  自從察覺到此一現象後,我便開始刻意將焦點從底層支架轉向台上的演員。意即,我開始將重點從各地的地形與氣象,轉向住在當地的居民。
  一旦將焦點從地形、氣象轉向眾人,便會發現諸多與至今習得的歷史文化概念截然不同之處。我便把這些令人吃驚的歧異寫成了文章。
  在二○一三年十月發行的《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日本史ソ謎ゾ「地形」ザ解んペ)中,我記錄了諸多關於歷史的新發現及其令人訝異之處。
  例如,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延曆寺的原因,其實並非當今廣為流傳的說法,「因為僧侶支持淺井氏」、「為了庇護天主教」、「為了將寺廟勢力下的商業權利據為己有」,而是在從滋賀翻山越嶺前往京都時,「逢?一帶的地形」令織田信長畏懼不已。
  過去,織田信長本人曾在桶狹間的山上擊敗擁有壓倒性龐大軍力的今川軍。而今,織田軍在相反的情勢下,則害怕從比叡山緊盯逢?山岳地帶的僧侶會故技重施,因此決定藉著火燒山來徹底擊敗比叡山。

挑戰世界最高峰的「金字塔」謎團

  從地形與氣象的角度看歷史,會產生一連串的驚喜與新發現。將這些新發現與驚喜撰寫成冊時,彷彿也形成了一條攀登文明之山的明路。
  這條地形與氣象的山道上尚無人跡,盡是一片新雪。學生時代時,由於社會與文明龐大的規模,我一度放棄攀登這座文明之山。四十年後,我利用在土木工程現場習得的地形與氣象知識,再次挑戰這座文明之山。
  不過,文明依舊如此龐大,而走在山道上也才發現,處處被濃霧包圍,因而難以行走;又或者是迷失在樹海中,然後從未知的出口走出。或許不該說自己是在攀登文明之山,目前只是呈現在山麓間來回遊走的狀態罷了。
  本書不只說到歷史,話題還擴及日本人的心情、勤勉性以及日本人發明的將棋等,多虧PHP文庫的中村康教先生,煞費苦心地將這些越來越看不到統一性的文稿編輯、整合成「文明.文化篇」。
  此外,我在番外篇更挑戰了世界最高峰的謎團:「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
  在某個國際會議上,我闡述了本書第十七、十八章的金字塔理論。當時,一名與會的初老男性舉起了手,慢慢站了起來。
  「我是埃及開羅大學的教授。」
  我頓時繃緊了神經。他繼續說:「我聽聞過許多金字塔論,直到今天才第一次聽到關於金字塔建設的合理見解。」我在放心的同時,喜悅也從內心泉湧而出。


《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從地理解開日本史的謎團》

第1章
關原之戰勝利後,家康為何立即返回江戶?
──與巨大敵人的另一場戰鬥

  一六○○年,德川家康在決定天下大勢的關原之戰中獲勝。三年後,出任征夷大將軍的家康急忙地回到江戶,從此開啟江戶幕府時代。毫無疑問地,江戶幕府開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事實,但這個歷史事實卻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謎團。
  雖然家康從天皇手中接下「征夷大將軍」的稱號,但此時他還稱不上統一天下。當時擔任豐臣家家主的秀賴與在一旁呵護他的淀君,仍坐擁大阪城。此外,向豐臣家效忠的大名,及其他虎視眈眈企圖奪取天下的大名,也雄踞各地。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家康不把自己的根據地設在能實際掌握天下的京都或名古屋?為何要特地跨越箱根,返回與京都相距五百公里、位於東方窮鄉僻壤的江戶?
  歷史學家選擇用人文社會的角度來解釋江戶開府,但我選擇以地理和地形來詮釋這段歷史,在這樣的視角之下,江戶開府的故事便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面貌。

德川的家臣對「轉封到江戶的命令」感到如此憤怒的理由

  一五九○年,在豐臣秀吉的命令下,德川家康轉封到江戶。這是發生在關原之戰十年前的事。即使家康的一生備嘗辛酸,但轉封江戶仍然是一件讓他感到極度痛苦的事情。
  一五八三年,家康開始打造甲府城,卻在一五九○年幾乎快要完工之際,收到派往江戶的命令。當時甲府是連結西日本和東日本,及東海地區靜岡之間的一個重要節點。秀吉將家康趕出甲府後,隨即任命織田信長的遺子,也是自己的養子──羽柴秀勝為此地的負責人。往後的江戶時代,德川幕府也將甲府設為直轄地。由此可知,甲府確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家康被轉封到江戶的名義,是因為他要擔任討伐北條氏的先鋒,自然得被派往關東六國。據說家康的家臣對這道命令氣憤難平。轉封江戶真的是這麼過分的待遇嗎?為何德川的家臣會如此憤怒?針對上述問題有一種說法是,由於關東長期處於北條氏的支配下,要統治這個地區相當困難。
但我個人卻抱持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江戶是一塊非常貧窮、沒有希望的土地」。

兩個關東平原

  過去在討論氣候變遷時,人們常問:「在海平面上升後,未來的日本列島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想要瞭解可能的情況,我用電腦分別繪製了海平面上升五公尺、十公尺、三十公尺後的模擬圖。雖然這只是一時興起而繪製的假想圖,但海平面上升五公尺的狀況可不是空談。過去日本沿海的海平面確實比現在高出了五公尺。圖ヾ是現在關東地區的地形陰影圖,圖ゝ則是關東地區海平面上升五公尺時的地形陰影圖。
  大約六千年前的繩紋時代前期,當時的大氣溫度較今日來得高,海平面的高度也隨著升高數公尺,海水因此深入今日關東的內陸地區。這就是所謂的「繩紋海進」。藉由電腦的輔助,我們可將當時的情況以圖ゝ真實重現。調查貝塚的分布情況,是另一種瞭解繩紋時代海岸線的方法;由於貝塚分布在海邊,只要觀察其分布狀況,即可推估出當時海岸線的位置。經過分析後,關東地區的貝塚分布情況與圖ゝ的海岸線確實吻合。
  話說回來,圖ゝ還真是令人驚訝。橫濱市、川崎市和千葉縣的沿海地區不用說,連東京東半部到琦玉縣的關東南部都是一片汪洋。這片海域最北端甚至可達今天位於琦玉、栃木、千葉三縣邊境的久喜市舊栗橋町。
  「繩紋時代的關東平原沉在海面下」,這張地形圖也開啟了詮釋江戶開府的新角度。

關東「平原」本來是關東「濕地」

  看到圖ゝ後,我立即注意到一件事:「關東平原上曾經有兩個流域。」說到關東平原,便不可不提利根川。現今的利根川是由發源於北關東群山諸多支流匯集而成,在銚子市出海注入太平洋。學校都有教過,關東平原是由利根川所搬運的泥沙及火山灰堆積而成的沖積平原。若檢視日本國土地理院所製作的地圖,會發現關東平原與利根川流域指的是同一地區。
  但是,這與圖ゝ所呈現的關東樣貌完全不同。根據圖ゝ,關東是由兩個流域所構成,一個是流向太平洋的鬼怒川、霞浦流域,另一個則是流入東京灣的利根川、荒川流域。而區分這兩個流域的,是延伸到松戶市、柏市、流山市、野田市,以及位於千葉縣和琦玉縣邊界的下總台地。東邊的下總台地和西邊的武藏野台地之間,形成了一個盆地,繩紋時代的南關東一帶即位於該盆地的底部,而利根川、渡良瀨川、荒川都匯流至此,並形成一個巨大的河口。於是,降在關東平原西北部屏風般山巒中的雨水,便順勢流向位處低窪地帶的南關東地區。
  當一五九○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時,海平面已下降,海岸線也退到今天的位置。利根川就從當初海水退去後的土地上流向江戶灣(現在的東京灣)。利根川所搬運的泥沙,在堆積後也逐漸形成今天的關東平原,但當初這片廣袤的關東地區可不是今天平原這番樣貌。
  關東平原曾是一片淹沒在海中的低窪地區,因此排水不佳。在沒有排水管的時代,這裡一旦下雨,便會因雨水無法排洩而淹水。此外,因為利根川、渡良瀨川、荒川匯流進此地,因此這附近一帶的土地短則數日、長則數月都處於積水狀態。由此可知,當時的關東地區不是「平原」,而是一片「濕地」。

家康初來乍見的江戶景象

  從平安到鐮倉時代,秩父一族的豪族江戶氏著手開發了江戶。在室町時代,當時擔任扇谷上杉家家宰的太田道灌在江戶築起城郭。城郭位在武藏野台地東邊面海的一座小山丘上,也就是現在皇居的所在地。到了始於應仁之亂的戰國時代,北條氏成功地控制關東一帶。一五二四年,北條氏將上杉氏流放,自此接掌了江戶城。
  當時連結東北日本和西日本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從今天的福島、栃木、北琦玉、群馬等地所形成的北關東陸路路徑,另一條則是由福島沿著茨城、千葉南下,經房總半島乘船往西向的海路路徑;這兩條路徑都不會經過位在江戶灣深處、武藏野台地東端的江戶。這也是當時江戶之所以人煙稀少的原因。
  雖說一五九○年家康入主江戶城,但當時的江戶城不過是一座荒蕪的小城,實在配不上像家康這種能和有「天下人」之稱的秀吉一決雌雄的角色。此外,從江戶城郭眺望出去的景色也是淒涼至極。這裡放眼望去盡是布滿蘆草的濕地,是一片只要下雨就會積水的不毛之地。
  為何秀吉的轉封命令會讓德川家如此嚥不下這口氣?就是因為當時的關東是一個既沒有前景、又無利用價值的惡劣土地。
  經過以上的分析,歷史學家所提出的「德川家的武將如此憤怒的理由,是因為他們不想被送到北條氏勢力殘存的地盤」這個論點便不攻自破。家康底下的武將不可能因為這個理由而生氣。對於志在沙場的戰國武將而言,消滅殘存勢力乃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理應興奮地準備作戰才是。
  但這些武將進入江戶後所看到的是一片無法耕作的廣大濕地,及一座殘破不堪、孤伶伶地佇立在那兒的江戶城郭。他們對這片荒涼的風景感到震驚,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這份絕望徹底激怒了德川家的家臣。

家康走遍關東發現的「寶物」

  據傳,家康在平息眾將的怒火後,才進入荒蕪的江戶。
  雖然家康進入了破舊的江戶城郭,但當時他既沒有大事修復江戶城,也未建造任何新的建築物。正式建造江戶城的建築,要等到關原之戰以後。而擁有五層天守閣的江戶城,更要等到第三代將軍家光的時代才完成。此外,江戶市街的都市建設,也是在關原之戰後才開始被認真規劃。
  那麼,從一五九○年到一六○○年這段期間,家康究竟在做什麼?
  這段期間,家康以打獵為名,徹底巡視了關東一帶。此次的調查結果也促成日後的檢地和知行地劃分等政策。但這次的探勘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歷史意義。 也就是說,家康在這趟關東的實地考察中找了「寶物」!
  只要得到這個寶物,天下就能真正地成為囊中物,而且它竟然還沒被任何人發現。這個「寶物」就是日本最廣大、最肥沃、蘊藏豐富水資源又溫暖的「關東平原」。
  三千年前,稻米傳入日本。它可儲藏數年且容易計算的特性,讓米成為物資交易的媒介。彌生時代之後,日本人認為有米斯有財,取得稻米因此成了一種掌控權力的途徑。關東平原即是生產稻米的寶地。由於過去這塊寶地一直被埋藏在關東的濕地下,所以仍是一塊尚未落入他人之手的處女地。
  家康發現了這塊被埋藏在濕地下的寶地「關東平原」。雖然當時這塊惡劣的土地因利根川和荒川的流入而致排水不佳,只要下雨就會積水。但若將利根川分流導向遠處並提昇排水效能,這塊地便能成為肥沃的水田地帶。
  雖然家康發現了這個寶物,但仍有必須克服的問題。擋在他面前的課題是:如何完成這個日本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土地改造工程,透過整治把廣大的濕地變成乾燥的土壤。
  利根川是家康必須克服的強勁對手、終須一戰的新敵人。家康洞察到,只要征服這個敵人,就能獲得足以凌駕其他大名的巨大財富,天下自然手到擒來。

改變日本史的工程動工了

  自一五九○年進入江戶,到一六○○年關原之戰這十年間,家康在關東一帶不斷調查,並著手進行兩項工程。
  一個是從一五九二年動工的日比谷入江填補工程。此工程挖掘附近神田山的土,來填補圍繞在江戶城周遭的濕地。讓武士住在新填補的土地上,並讓填出來的土地往水深較深的海上延伸,以確保船在靠岸時有足夠的深度。這項工程在江戶市中心進行,因此被認為是江戶都市建造的代表案例。事實上,在這項引人注目的江戶灣填補工程之中,有個改變日本歷史的重要工程正在進行。
  一五九四年,從江戶往北六十公里處的川俣(現在的琦玉縣羽生市的北部),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工程開始施工,那就是被稱為「會之川截流」的河川工程。家康清楚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證據是:家康任命四男松平忠吉擔任這項工程的負責人,指派他為今天琦玉縣行田市忍城的城主,並且建構可全力施行利根川治水工程及拓展新田地的體制。
  「會之川截流」是使關東濕地乾燥化,以成為陸地的第一步。從這一刻開始,一場與大自然的長期搏鬥開始了。然而,由於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去世,戰國武將之間爭奪天下之戰即將展開。這場在關東與大自然的搏鬥只得暫時中斷。

家康重返江戶之謎

  一六○○年,家康贏得關原之戰,天下即將成為他的囊中物。戰爭結束後,他待在京都伏見,為了獲得征夷大將軍的頭銜,而開始向朝廷展開遊說。直到一六○三年,家康才成功取得這個頭銜。
  此時,一個和家康有關的謎團發生了。
家康取得征夷大將軍頭銜後,馬上返回江戶。一六○三年,所謂的江戶幕府開府,指的是身為征夷大將軍的家康回到江戶一事,而非於江戶城上掛起「江戶幕府」這塊看板。家康就是在一六○三年返回江戶。
  此時回到江戶,是一個危險的選項,因為豐臣家並未因關原之戰而完全遭到摧毀。在形式上,關原之戰只是家康征討了反叛軍領袖石田三成。豐臣家的當家秀賴與守護在他身旁的淀君,仍坐擁大阪城。此外,向豐臣家效忠及其他虎視眈眈企圖奪取天下的大名,也雄踞各地。
  九州有島津家和細川家,中國和四國地區有毛利家與長宗我部家,近畿到北陸一帶有真田家和前田家,東北則有伊達家。許多實力強大的大名仍分據全國各地。直到一六一四年,德川家在大阪之戰消滅豐臣家,德川政權的基礎才開始穩固。這十年間,尚處於局勢瞬息萬變的微妙時期,當時打贏關原之戰的家康距離奪取天下還差臨門一腳。
  在關西有豐臣家控制的大阪城,以及朝廷這個權威中心所在的京都御所。關西位在能牽制全國大名的重要地理位置。此外,大商人活躍的關西也是聚集國內外物資和情報的中心。關西可以說是統一日本不可或缺的要地,因此,戰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爭奪關西的時代。
  家康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後,便馬上離開關西這個擁有權威、財富、情報的地區。翻越箱根回到距離京都五百公里遠、廣袤的窮鄉僻壤江戶。歷史學家認為,「在此時期,豐臣家檯面下的實力仍相當穩固,因此家康不選擇直接奪取天下,而是慢慢削弱豐臣家的實力,採取迂迴戰術,所以他才會離開關西。」
  這不過是馬後炮的歷史解釋。如果家康因上述理由而離開關西,對他而言還有名古屋這個絕佳的選項。另外,三河和靜岡也是很好的選項。此外還有他曾自己築城的甲府。上述地點都是可以理解的選擇。不過,江戶實在距離日本文明的中心太遙遠了。
就這樣,家康特地千里迢迢地返回曾被自己家臣所憎恨、嫌棄的不毛濕地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