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

原文書名:


9789863233169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
  • 產品代碼:

    9789863233169
  • 系列名稱:

    人文
  • 系列編號:

    V022
  • 定價:

    360元
  • 作者:

    寇特•史坦恩(Kurt Stenn)
  • 譯者:

    劉新
  • 頁數:

    280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190902
  • 出版日:

    20190902
  • 出版社: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CIP:

    391.34
  • 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你知道我們的頭髮藏了很多秘密嗎?

我們的祖先為何放棄了濃密的體毛?
眉毛為什麼是眉毛,而不是頭髮?
人真的會「一夜白頭」嗎?
出家人為什麼要剃度?
一萬根頭髮能吊起多少個成年人?
頭髮是死細胞,為何會分叉?
理髮師是外科醫生的祖師爺?
……

本書是一部關於毛髮的趣味人類文化史。
作者以頭髮為切入點,梳理古今中外歷史,透過一段段有趣的故事,從歷史、藝術、文化、社會、工業、科學等角度,以幽默風趣的筆觸勾勒出毛髮在人類歷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從頭髮起源的生物演變、令人困擾的毛髮疾病,以及毛髮在人類社交過程中表達的政治、社會意涵;從理髮的歷史到製造、使用假髮的種種幕後故事,再到以獲取毛髮(皮)為動機,驅動貪婪的商人開闢新航路,進而改變了世界歷史。
毛髮憑藉其獨特的屬性,影響著人類的進化、社會交往、歷史、工業、經濟、鑑證學和藝術。本書的話題非常廣泛,不僅描述了毛髮在傳遞社交資訊方面的作用,也包含了它對人類歷史、經濟發展、藝術表現、鑑證學、考古學、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影響。
★國際媒體一致推薦

庫爾特•史坦恩,一位致力於頭髮研究超過30年的科學家,在這本充滿趣味的新書裡證明了,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細鬚也值得我們關注。他是一位思路清晰又充滿熱情的解惑者,為我們解釋了毛囊和毛幹、皮膚背後隱藏的基因和生長模式以及所有可能產生誤解的事。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一位毛囊科學家從生物學、生理學及歷史等角度對毛髮提出了一番富有啟發意義的見解。這是一部關於纖維的有趣歷史,充滿豐富的資訊和活力。
──《科克斯書評》(Kirkus)
史坦恩從生物學、人類學、文化的角度探討頭髮錯綜複雜的故事,為一個看似無用的事物建立起一個全面性的概述。儘管在這個領域有許多更完整更學術化的精妙作品,但本書中那些豐富又引人入勝的頭髮的故事卻是對外行人的絕佳啟蒙。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部充滿學術研究又引人入勝的作品,並且充滿了新奇的事實。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對那些喜歡瞭解科學的歷史或歷史中的科學的人來說是一部很棒的入門書。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者簡介


寇特•史坦恩(Kurt Stenn)
毛髮研究的世界權威,有三十多年研究經驗,擔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皮膚學與病理學教授二十多年,並於嬌生公司擔任皮膚生物學總監十年。近年來參與創立專門研究毛囊再生的生技新創公司,擔任首席科學長。經常受邀演講關於毛囊生物學的廣泛主題,發表於科學期刊的著作超過二百篇,並於賓州大學醫學院、卓克索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兼任教職。現居紐澤西普林斯頓。

書籍目錄


前言  毛髮與人類歷史

第一部分 物理屬性

第1章 毛髮進化論
從海洋移居陸地的護身符
體溫調節器
原始人為何把濃密體毛進化沒了?
第2章 毛髮的生長模式
眉毛為什麼是眉毛,而不是頭髮?
神奇的生長因數
表皮與真皮的雙向對話
第3章 對話毛囊
毛髮生長的四個週期
毛囊被殺死後還會再生嗎?
第4章 頭髮的壞天氣
“一夜白頭”的科學解釋
禿頭是怎麼產生的

第二部分 終極溝通大師

第5章 頭髮會說話
選美冠軍是個禿子
所謂流行髮型,就是不停地輪回
文明與野蠻的界線
髮型的政治表達
剃度:與神明之間的特殊契約

第6章 理髮師小史
理髮師是外科醫生的祖師爺?
黑人理髮店背後的自由抗爭
髮型師是如何煉成的
第7章 懸髮表演
一萬根頭髮能吊起不止一個成年人
“長髮公主綜合征”
氊帽、髒辮與縮絨工藝
第8章 梳子、剪刀、卷髮夾和染髮劑
頭髮是死細胞,為何會分岔?
如何獲得一頭亮麗的卷髮
髮色隱藏的秘密
第9章 假髮的藝術
戴假髮,上流社會的專屬權利
好萊塢的假髮道具
如何成就一頂完美的假髮
假髮不局限於頭部
第10章 死亡紀念品
頭髮與靈魂的詭異傳說
悼念飾品,時尚潮流?
愛情的信物
頭髮藝術品

第三部分 毛髮改變世界

第11章 海狸皮與地理大發現
維京人與條頓騎士團:為了毛皮東征
海狸帽狂熱
美洲新世界的毛皮誘惑
第12章 羊毛上的帝國
羊毛催生大英帝國
從羊毛到羊毛衣物
世紀競爭對手
第13章 毛髮的廣大戰場
音樂家和樂曲之間總有一層毛髮
頭髮能清理油污?
人體秘密記錄儀
毛髮成了食品添加劑?

後記 未來一瞥
機器人理髮與植髮
毛囊再生技術
未來理髮店

致謝
專業名詞
章節注釋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毛髮與人類歷史

創作本書的想法萌生之時,我正坐在理髮店的椅子上。
我住在一個規模不大的大學城裡,雖然學校氣派的門口前有許多理髮店,但我經常光顧的卻是附近郊區的一家。這家理髮店位於一間白色木質結構的鄉間小屋裡,用客廳改造而成,門口掛著紅白條紋相間的螺旋柱,看起來非常傳統。屋子正面的牆被改造成朝向街道的巨大落地窗,窗子左邊有四把曲木製成的椅子和一張茶几,屋子中間有兩把供理髮客人使用的旋轉椅,但理髮師只有一個。其餘三面牆都裝飾著各種與高爾夫有關的小玩意兒:一張有四個球員的高爾夫球場照片、桑姆·史立德(Sam Snead)戴白帽子的照片、古老的短切球杆和一些簽名照。
幾年前的一個上午,輪到我剪髮時,我和往常一樣坐到旋轉椅上,理髮師給我圍上白布,繫好一次性衣領。
“今天怎麼剪,博士先生?”
“剪短,再稍微修一下。和往常一樣,別剪了我的眉毛就行。”
這些年來我們偶爾會閒話家常──例如妻子、孩子等話題──除此之外,我們很少交談。由於大部分時間我們就坐在那裡一言不發,靜靜地傾聽剪刀飛舞的哢嚓聲和背後牆上木鐘計時的滴答聲,所以當他開口問“說說吧,博士先生,您是做什麼的?”時,我頗為吃驚。
“我是大學的醫學博士。”
“嗯,對,這我知道,但是哪一類呢?我的意思是,您具體幹些什麼?”他停下剪髮的動作,看著我。
“我研究毛髮。”
他先是睜大了眼睛,然後臉上又露出微笑。“哦,別逗我了,博士先生!”
“真的,我沒騙你。”我回答道。
“好吧,您說是就是吧。”他不確定我是不是在逗他,只是將信將疑地聳了聳肩,然後繼續手頭的工作。
毛髮作為人體的一部分,也貫穿人類的歷史,在文化領域和科學領域都應該受到嚴謹對待,但大多數人都覺得它無關緊要,這其中就包括我的理髮師。對他來說,毛髮就只是頭頂上的那點東西,適當打理會讓人顯得體面。這也是提到頭髮時他唯一能想到的。
從那時起,我就注意到很多人都抱有這種狹隘的觀點。他們的視野狹窄,認為毛髮與毛皮、歷史、健康以及生物學毫無關係。他們看不到毛髮在西方人對北美洲的殖民、在中世紀歐洲貿易、在現代犯罪鑒證、在宗教、在藝術、在管弦樂器以及在現代生物研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也看不到歷史上有許多人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毛髮,種類之多是現在的理髮師和美髮師望塵莫及的。他們更看不到科學的進步為毛髮護理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有的能夠把毛囊移植到原本沒有的地方,有的能夠讓直髮變卷髮,有的能讓卷髮變直髮。
這些現象促使我這個畢生研究毛囊的科學家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書來闡述毛髮的前景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起過的作用和今後仍將起的作用。在原始人時代,毛髮就已經進化成一種保護身體免遭惡劣環境侵害的屏障。當現代人類褪去體毛後,他們轉而使用其他哺乳動物的皮毛來蔽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動物的毛髮不僅可以制衣,還有許多其他用處。毛髮憑藉其獨特的屬性,影響著人類的進化、社會交往、歷史、工業、經濟、鑒證學和藝術。本書的話題非常廣泛,不僅描述了毛髮在傳遞社交資訊方面的作用,也包含了它對人類歷史、經濟發展、藝術表現、鑒證學、考古學、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影響。
本書的中心是毛幹,也就是那些點綴在皮膚表面或直或卷的漂亮纖維。我會從特定人群的角度去講述,這些人或對毛髮有特殊興趣,或與之有利益關係,他們瞭解並發掘毛髮的不同特性,並以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毛髮的作用和重要性。對於脫髮患者和大鬍子牧師來說,最重要的是毛髮傳達的資訊。對於毛皮商人和紡織工來說,保暖和能否成衣則至關重要。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毛髮對哺乳動物生存的保護作用是重點。細胞生物學家關注的是毛囊的再生能力,製琴匠關心的是能否做出一把好琴弓,犯罪學家關心的是能否成為呈堂證供,化妝師和假髮商則關心毛髮傳遞的社會資訊,藝術家則關注毛髮是否能成為藝術作品。他們看到了毛髮的不同作用和影響,所以使用了不同的詞語去描述本質相同的東西,例如“毛皮”“羊毛”“鬍鬚”“體毛”,這些說法雖然不同(視說話人而定),但都是指毛髮這一集合體,而“鬢鬚”“纖維”“鬃毛”和“髮幹”則是指不同的毛髮主體。雖然這些毛髮在尺寸、形狀和生長密度方面不盡相同,但在生物學家眼中它們是同一結構物質。在論述毛髮如何影響人類歷史這個更大的問題時,我將採用生物學家的立場,將這些纖維物質統稱為“毛髮”或者“髮幹”。
這裡所講的只是九牛一毛,因為平心而論,每個與頭髮相關的團體都值得用與本書相同甚至更多的筆墨去介紹。在探索不同的毛髮世界期間,我遊歷了許多地方,也拜訪了許多傑出的人,有假髮製造商、藝術家、製琴匠、犯罪學家等。我的足跡遍佈醫療診所、患者支援團體、分子生物實驗室、恐龍博物館、皮毛商會、牧場、紡織廠和發藝展覽館等地。在行文中,我放棄了全方位的介紹,省略了許多與毛髮相關的從業者,而把重點放在西歐和北美的過往上。我的這些決定是基於個人學識以及讓本書能為一般讀者接受而作出的。我已經儘量簡化科學術語,使描述更簡明扼要。而對於那些有更多疑問的讀者,我在書後提供了專業名詞、章節注釋和參考文獻以供使用。
貫穿全書的主旨是,無論毛髮生長在哪裡──人身上,綿羊身上,海狸身上,鴨嘴獸身上或者豪豬身上──即使它們有長有短、有堅硬有柔軟、有烏黑有潔白、光滑或粗糙,但歸根到底都是相似的。毛髮就是毛髮,不管它來自哪種動物。
首先,我們必須得問:毛髮究竟是什麼,它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