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哈佛的5堂大腦行為學 思考的藝術:用反問、抽離……26種方法,來避開錯誤決策

原文書名:不失誤的大腦決策術


9789869544085哈佛的5堂大腦行為學  思考的藝術:用反問、抽離……26種方法,來避開錯誤決策
  • 產品代碼:

    9789869544085
  • 系列名稱:

    Business
  • 系列編號:

    UB027
  • 定價:

    280元
  • 作者:

    韋秀英
  • 頁數:

    240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180124
  • 出版日:

    20180124
  • 出版社:

    優渥誌-大樂文化
  • CIP:

    494.35
  • 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全球暢銷120萬冊作者最新力作!
★掌握5堂大腦行為學,幫你邁向成功人生!


一般人的大腦開發只有3%,
唯有擁有哈佛人的360度思考,
能讓你跳脫偏見陷阱,為人生加分!


哈佛大學創校300多年來,已培養出8位美國總統、34位諾貝爾獎得主、32位普立茲獎得主,以及微軟、FB、IBM等知名企業的經營者。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備靈活的「邏輯思考」能力,還有一種天分,就是總能做出「正確決定」嗅覺。

◎還在抱怨時不我予嗎?
你是否看到同學、同事紛紛飛黃騰達,而你卻只能冷坐板凳?
你或許在想,哪種偏方可以讓自己和優秀經營者一樣成功?
你或許更希望,在人生的每個關鍵機會,能夠做出對的選擇!
但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呢?根據統計,在失誤的決策當中,有25%是運氣太差或時機不對所導致,而剩下的75%則是因為偏見和謬誤。由此可見,我們常不自覺地掉入各種思維陷阱,像錯覺、情緒、先入為主的偏見、個人偏好,導致判斷失誤,做出錯誤決定。


◎大腦的行為,其實可以控制的!
作者韋秀英的著作《態度定高度》與《贏家的習慣》,已在全球銷售高達120萬冊。這次,她透過5堂課,從大腦行為學的角度,搭配實際案例與方法,幫你強化思維能力,避開各種謬誤與陷阱,培養出正確決策的技術。書中提供26種控制大腦的方法,讓決策思考變成一種高明的藝術!

控制大腦1:懷疑精神
決策者必須培養想像力與思考力,運用以下4技巧找出嶄新方法:
1、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
2、努力探索一切的不可能
3、運用發散思維設想更多可能性
4、不斷重新評估
【案例】
某家電器公司的主管開會討論,如何為新推出的加濕器制定宣傳方案。市場上同類商品五花八門,怎樣才能脫穎而出?一位經理說:「有次我看到妻子使用美容噴霧器,加濕器是否可以定位為美容產品呢?」總裁一聽便拍案:「這是個好主意!」於是,他們採用「加濕器,給皮膚喝點水!」的口號來推廣。結果,這款加濕器一上市便成為暢銷商品,成功搶佔市場。

控制大腦2:掌握數字
無論什麼行業,在進行評估和做決策時,都需要運用資料。因此,必須掌握數字,具體瞭解資料內涵,以免被資訊所操控,或在一知半解之下做出錯誤決定。
【案例】
美國太空總署曾將一顆價值1.25億美元的衛星送上火星,但在繞火星飛行第一圈時就毀壞了。研究發現,衛星異常的原因是計算單位錯誤,原本這顆衛星的噴射推進採用公制的公厘、公尺、牛頓,而設計建造衛星卻採用英尺、英寸和磅力,導致衛星到達火星時,航向偏離100多英里,最後只運行九個月,就掉進火星大氣層的深處。

控制大腦3:避免偏見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馬札林•巴納吉說:「每個人的無意識裡都包含隱藏的偏見。」我們可以用4種方法培養觀察力,不使偏見左右我們的決定。
1、避免先入為主的想法: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學會從不同層面進行思考。
2、增加直接的接觸:不要受到個人記憶的影響,開誠佈公的交流與接觸。
3、檢控認知過程:避開錯誤認知,減少偏見行為的發生。
4、提高知識水準:較高的知識水準能增強觀察和分析能力。

控制大腦4:時刻反省
經常反省的人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看清事物的真相。因此,在做出決定前,不能只憑藉個人感受、片面資訊或固定標準,而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
2、我為此做過哪些努力,收穫了什麼?
3、五年後,我要達到怎樣的狀態?要做哪些事才能達成?
4、我做這些事情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要如何應對?

控制大腦5:擺脫錯覺
任何決策都得經歷收集和分析資訊的階段,掌握越多資訊,越能實際上解決問題,但怎麼保持資訊的品質?你得……

控制大腦6:心想事成
「期望效應」是指內心越是期望做成某件事,在直覺的驅使下,越能順利完成。但期望得合乎一定的規則,並具有4種特徵。

推薦人
為你而讀╱先行智庫執行長 蘇書平
國際演說家、情緒管理專家 吳娟瑜

目錄
前言 一般人大腦開發只有3%,唯有擁有哈佛人的360度思考才能……

第一堂課 破解盲點
遇盲點時,你可以用「思維導圖」啟動左右腦同時運作
想不出創意時,你得試著接受「不只一個答案」的解答
遇到困難時,為何哈佛菁英總能想出別的切入點?
當小錯誤產生了數個連鎖效應,唯有細節能破解
無解的逆境,唯有發揮同理心「換位思考」能解!
不自主的自我指責易敗,積極自信的心理暗示必成

第二堂課 消除偏見
根據調查:決策失誤的產生,有75%是因為偏見!
網路謠言可怕?其實是利用「可得性偏差」使你見解出錯
負面第一印象讓你厭惡某人?其實是「心向作用」惹的禍
種族歧視,是自我保護意識的「內群體偏好」造成
改變偏見的最佳方式,是從克服11種錯誤認知做起
表象絕非真相,想看透得磨練穿透人心的觀察力
你有「選擇恐懼症」嗎?其實是完美主義在作祟

第三堂課 避免干擾
多數的危機,都是由小破口變到不可收拾,因此……
外在的環境干擾,讓你的專注力慢慢流失?你得……
3原則與3方法,幫你掌握正確資訊、遠離錯覺
自信滿滿有利也有弊,哈佛菁英如何避開過度自信?
為何決策會受到錯覺影響而偏離?因為「雞尾酒會效應」
高EQ比高IQ更容易成功,因為懂得排解壓力……
為何比爾蓋茲總是對員工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

第四堂課 權威抗辯
科學研究證明,態度會改變思維與情緒,進而左右決策
面對權威要敢於懷疑、甚至說No,但態度必須恭敬
當權威出錯時,你可以用4方法找出值得信任的專家
用反問與抽離克制直覺反應,讓你不再衝動下決定
數字上的小疏失,竟然使衛星墜毀!所以你需要……
當6種資訊偏離造成失誤時,有4個破解法是……

第五堂課 預測的藝術
想預測未來趨勢,唯有鍛鍊大腦的邏輯思維力
善用「期望效應」的暗示效果,讓願望心想事成
需要靈光一閃的頓悟嗎?6種方式對你有幫助
隨聲附和的「錯誤共識效應」會誤導判斷,因此你得……
不想當局者迷,除了要選對觀察點,還得隨時調整方向
人們的行為到底是「我」決定,還是大腦決定?

前言 靈活多變的思考,是決策致勝的關鍵

人類的大腦不是一個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如果我們能夠點燃思維的火把,一定能夠像哈佛菁英那樣思考、學習、做決策,讓自己更靠近成功。
哈佛大學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各國菁英學生的夢想殿堂。如果你對哈佛大學有一定的瞭解,必定知道這裡曾經孕育過八位美國總統、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數十位普立茲獎獲獎者,以及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這些傑出的哈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並且懂得如何在人生的重要時刻,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普通人的大腦細胞只被開發三%左右,就算是偉大的愛因斯坦,也只開發了大腦細胞的三ま%左右。所以,人類有很大的潛力能夠提升自己的思維空間,哪怕是增加微小的一%,也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當你擁有哈佛菁英三百六十度的全面思考能力,就能夠輕鬆應付人生中的所有決策,並有效降低決策的失誤機率。
那麼,什麼是決策呢?決策就是做決定的策略或方法。我們思考的最終目標,是清晰地瞭解和認識當下的情況,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基準。假設你需要面對緊迫的問題,容不得任何的拖延與等待,這時候你需要正確、恰當地分析當前情況,迅速理解所處情況,進而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哈佛菁英擬定決策時,正確性比一般人更高,比如:富豪比爾•蓋茲決定投身電子電腦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微軟帝國;馬克•祖克柏拒絕雅虎的高價收購,並堅持自己的研究成果,才有享譽全球的Facebook;塔爾.班夏哈決定潛心研究幸福學,讓更多人瞭解幸福的真正含義,也讓幸福學成為哈佛學生最喜歡的課程。
這些哈佛菁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對於決策過程是多麼重要!如果你的思維過於僵化,不懂得變通的藝術,那麼決策失誤是必然的結果。
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約翰告訴我們:「要做出一個更好的決策,首先要停止執行一個錯誤的決策。」雖然我們無法讓自己無論何時都做出最好的決策,可是為了讓事情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應該像哈佛菁英那樣思考,儘量減低決策失誤的機率。
本書是一本關於決策的書,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融合經濟學、決策學和客觀常識領域的真知灼見,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示出來,深入淺出,發人深省。
書中並未談論深奧抽象的大道理,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告訴讀者,如何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如何做出最正確的決策。無論你是計畫換工作、為公司制訂戰略方案,或者為某些艱難的選擇而發愁,本書都能夠給你正確的指引,也為你的思維錦上添花!
如果人生是一個不斷做選擇的過程,選擇本書就是最正確的決策。

內文試閱
第二堂課 消除偏見

根據調查:決策失誤的產生,有75%是因為偏見!
決策失誤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據統計,所有失誤的決策當中,二五%可能是運氣太差或時機不對所導致,而剩下的七五%則是因為偏見和謬誤。世界上確實存在不帶任何偏見的決策,但要做到這一點極為困難。
任何決策者在制訂決策時,都少不了經驗法則,因為經驗對決策者十分有用,能幫助決策者分析理解錯綜複雜、含糊不清及模棱兩可的資訊。不過,這並不意味這個經驗法則在任何時候都管用,因為有可能導致決策者在處理和評價資訊時,出現偏見和謬誤,這也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決策中可能出現的偏見及謬誤有以下幾種:
1.自負偏見:決策者認為自己懂的事情比其他人都多,對自己的表現總是抱持盲目樂觀的態度。擁有這種偏見的決策者,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也無法接受別人的建議。
2.及時滿足:有的決策者總想避免成本投入,並立即獲得收益。對於這類決策者來說,選擇快速獲得回報的決策,比具有長遠利益的決策更具有吸引力。他們時常產生激進主義而忽略現實,不具備較為長遠的眼光。
3.框架效應:這類決策者會摒棄事物的某些方面,而重點選擇其他方面。他們很容易在決策中曲解事物,看問題不準確也不全面。
4.近期效應:決策者對於最近發生或印象深刻的事記憶猶新,因此無意中扭曲客觀事物,導致評價和判斷失真。
5.錨定效應:向水中拋下一個錨,船就被固定住。沉錨陷阱中的「錨」可能是一個先入為主的資訊,可能是一種偏見或認識。如果思維掉入沉錨陷阱,就會被這些錨固定,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6.認知性選擇:這是基於偏見的選擇。在理性的決策過程中,我們需要盡可能收集有關決策的必要資訊,進而做出全面的備選方案。選擇性認知常常忽略應關注的資訊和應辨識的問題,導致難以做出最佳選擇。
7.沉沒成本:賭場經常利用這種思維陷阱,很多賭徒在輸錢後,為了把之前付出的錢財都撈回來,不惜花費更大代價與更多金錢。因此,沉沒成本的陷阱又被稱為「顧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現實決策過程中,人們已知自己的決定是錯誤,卻不願意選擇放棄,就是因為顧慮到之前投入的資本。
在這種思維陷阱的影響下,人們通常會為了堅持錯誤的決定,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願意收手,不願意讓自己之前的付出變得毫無價值。
8.墨守成規:指一個人看待事物過於死板、保守、不思進取,也不敢創新。有的人做決定只是習慣性動作,總是習慣一切照舊。即使現實要求他們必須做出改變,或者明知自己的堅持是錯誤的,他們仍然會堅持己見。
9.自利性:決策者居功自傲或者把失敗歸咎於外在因素,是一種純粹的自我保護行為,缺乏必要的責任感。同時,顯示決策者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無法正確分析內外因素的輕重。從團隊的角度來說,又缺乏一定的遠見。
10.隨機性:決策者試圖從隨機性事件中歸納出某個結論。由於隨機性事件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難以按經驗進行決斷,決策者卻試圖歸納出某個萬能規律,來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類似問題。在分析此類問題時,決策者往往忽略環境的易變性,難以把握事物的本質。
11.肯定證據:事實上,很多思維陷阱都是相互關聯,比如我們掉入框架陷阱後,會努力尋找肯定的證據,證明自己相信的東西是正確的。肯定證據的陷阱是,當我們傾向某個決定後,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肯定自己的傾向正確。即使有反對甚至相反的證據出現,也會選擇自動忽略。
12.後見:當某一事件的結果出現時,決策者誤認為是他們準確地預見這個結果。這是一種行為有意和無意的區別,往往是自我表現的虛偽,或者出於對事情的不恰當認知。

以上十二種偏見及謬誤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決策,那麼如何避免呢?心理學家羅賓斯為決策者提出三點建議:
1.認識並理解這些偏見和謬誤,在做決策時儘量避免。
2.注意自己的決策方式,辨認出自己經常使用的經驗法則,批判地評估這些法則的恰當性。
3.諮詢資深人士,或是讓身邊熟悉你的朋友協助辨認你的決策風格。



第三堂課 避免干擾

外在的環境干擾,讓你的專注力慢慢流失?你得……

在決策過程中,人們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客觀事物還是其他人的意見,都會導致決策者的專注力下降。尤其當決策者發生無法掌控的危機時,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會做出一定的反應,這時候專注力更容易被分散,進而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當專注力集中到某一點時,其他位置的防禦機制就自動降低。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倫•蘭格(Ellen J. Langer)說:「專注力是與歲月對抗的力量!」
蘭格曾經做過一個影印機實驗:幾個人在排隊複印東西,實驗者故意問前面的人自己能不能先複印,只要這個實驗者提出一個理由,人們通常都會允許他插隊。
很有趣的是,不論實驗者提出的理由合不合理,不論他們是說「對不起,我時間很趕」,還是「對不起,我想複印一個文件」,人們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對此,蘭格指出:「他們並不是沒有聽到實驗者在說什麼,而是沒有意識到實驗者說了什麼。」如同影印機實驗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行為都是在自動的狀態下產生,因此我們無法停下腳步思考:「自己正在做什麼,在某個情境下又是如何反應,以及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還有沒有其他選擇?」等。這就是專注力分散的情況。
蘭格說:「專注力其實是一種簡單的實踐:留意新事物,積極尋找差異。無論它是否與自己有關,無論看似很傻或是很聰明,只要它是新的、不一樣的,就會讓置於『當下』的狀態,讓你對人和環境重新變得敏感,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形成新的視角,而我們多年來稱之為『智慧』的東西也會變得可疑。」
在一堂心理學課上,教授向學生們說了一個故事:
三隻獵狗為了追趕一隻土撥鼠而衝進樹林,土撥鼠身手敏捷,飛快地鑽進一個樹洞裡。三隻獵狗十分焦急,在樹洞外狂吠,過了好一會兒,樹洞裡爬出一隻小白兔,小白兔快速地向前奔跑,「嗖嗖」地爬上一棵大樹。這時候風一吹,把小白兔從樹上刮了下來,正好將仰頭狂吠的三隻獵狗砸暈了。就這樣,小白兔終於逃脫危險。
教授講完故事後問學生們:「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們思考一會兒,然後回答:「小白兔根本不會爬樹!」「風不可能把小白兔從樹上刮下來!」「一隻小白兔也不可能砸暈三隻獵狗!」
教授微笑著說:「還有嗎?」學生們搔著腦袋,再也想不出什麼問題。這時教授才說:「很好,你們說得都不錯,可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土撥鼠去哪裡呢?」
學生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故事中最重要的土撥鼠不見了。

在現實決策過程中,尤其當危機降臨時,許多決策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不懂得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後的結果上。重點應該是土撥鼠,而不是獵狗或小白兔。對於決策者來說,注意力分散是導致決策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
俄羅斯教育家康斯坦丁•烏申斯基曾說:「『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要經過它才能進來。」由此可見,決策者的注意力是否能夠集中,也會影響決策的正確性。一般說來,注意力在決策過程中有以下幾種特徵:
特徵一:注意力的穩定性。人的注意力無法一直保持在高度集中狀態,而會出現一定的變化。比如,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時,你的思維能力很強,做事效率很高,可是在注意力不集中時,容易出現低級錯誤。
特徵二:注意力的廣度變化。注意力的廣度就是人能顧及和思考到的事物範圍。相關研究證明,一般人一秒鐘內可以注意到四至六個相互聯繫的字母,五至七個相互無聯繫的數字,三至四個沒有聯繫的幾何圖形。當然,每個人注意力的廣度都不同,孩子的注意力廣度遠比成年人小得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廣度也會慢慢提升。
特徵三:注意力的轉移性。人的注意力不是僵硬不可改變的,而能夠有意識、有目的地,從一個對象或活動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活動上,注意力的轉移速度是思維靈活性的體現,也是決策成功的保證。當危機降臨時,注意力會使決策者的心理活動指向某一點,然後選擇性地接受、處理某些資訊,而抑制其他活動或資訊。若注意力指向之處並非決策重點,很容易使決策出錯,相反地,若注意力指向之處是決策重點,能幫助決策者更妥善地對付危機,安然渡過難關。
特徵四:注意力的分配性。注意力的分配是指,人們可以把注意力同時分配到不同的活動或事物上。比如,有的人可以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人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如果你總是要求自己什麼都得注意,最後反而會無法掌握任何事物。當然,如果你的注意目標都是熟悉且不複雜,那麼你就能同時關注幾個目標,並且不會忽略任何一個。

為了不讓周圍的環境干擾自己的注意力,決策者可以這樣做:
1.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因為睡眠不足會導致決策者的注意力分散。
2.如果決策者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注意力也很難集中。這時候不妨做一些能讓自己放輕鬆的日常訓練,例如:按摩身體、聽舒緩的音樂、閉目養神一會兒等。
3.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擾,能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哈佛大學曾經讓學生進行注意力培養練習,教授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某個事物,並且鼓勵他們不要被外界嘈雜的環境所干擾。很多哈佛學生都做到了,當他們認真觀察教授指定的事物時,都能夠對周圍的一切置若罔聞。
4.不要把注意力停留在難題上。對於當前無法解決的難題,你可以暫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許當你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問題上時,原來沒有解決的難題也得到解決。


作者簡介


韋秀英
江蘇連雲港人,2001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知名圖書策劃人,從事圖書編輯工作十餘年,策劃出版過《態度定高度》、《贏家的習慣》、《卡耐基寫給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為什麼我們的決定常出錯》、《心靜才能不浮躁》、《不著急》、《別讓瞎忙害了你》、《納蘭詞》、《氣質何來》等暢銷書。
她說:「如果我們要將某個東西傳承下去,就必須傳播,傳播才是最好的傳承。」用生命去熱愛文字,堅持用文字去傳播知識,同時傳播正能量,傳播一種人生的心態。始終對圖書業保持著熱情,她說:「圖書業,這是一件很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