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美少女美術史:透過200幅經典名畫,窺探迷倒眾生的純潔之美

原文書名:


9789865100308美少女美術史:透過200幅經典名畫,窺探迷倒眾生的純潔之美
  • 產品代碼:

    9789865100308
  • 系列編號:

    SKTM00119
  • 定價:

    399元
  • 作者:

    池上英洋/荒井?紀
  • 譯者:

    何姵儀
  • 頁數:

    272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191009
  • 出版日:

    20191009
  • 出版社:

    精誠資訊(悅知文化)
  • CIP:

    947.5
  • 市場分類:

    書法筆法、雕刻精工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藝術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可愛還是挑逗的蘿莉文化?
穿梭古今,見識畫家眼中的少女之美。

謝哲青(知名作家╱文化旅行家╱節目主持人)──書系專文推薦
美少女ソ美術史展 北師美術館、倪瑞宏(台灣新銳仙女藝術家)、何孟娟(藝術家)──藝致好評

◆ 趣味與知識兼具!由美術史教授專業解說
◆ 第一本!從美少女開啟的藝術入門
◆ 圖解美少女!收錄200幅以上西方經典作品

憂傷望向納西瑟斯的艾蔻;為了邱比特不惜踏上冒險之旅的賽姬;闖進童話王國的愛麗絲;擁有童顏的理想女性瑪利亞……
美少女的形象,隨著時代與觀看者的投射不斷改變。回溯藝術史,探詢少女畫作反映出的時代意義。

◎ 美少女在古代,並不存在!
◎ NIKE的名字,來自神話中象徵勝利的尼姬
◎ 打開盒子的潘朵拉,如何成為藝術家熱愛的主題?
◎ 「純潔=處女=年輕?」中世紀時最受歡迎的美少女是?
◎ 聖女貞德、貝亞特麗切——當美少女成為政治宣傳形象
◎ 夢遊仙境的愛麗絲——若隱若現的少女之性?
◎ 雷諾瓦、竇加筆下的印象派美少女
◎ 蘿莉塔與禁忌的少女之愛

推薦短語──
「少年與少女,是青春意象的美好總合!這本書帶你看透美少年與美少女在各時代彰顯的社會慾望!」── 美少女ソ美術史展 北師美術館

「這兩本書特別推薦給以下族群:
想知道同志軟體交友健身男孩照的古早歷史脈絡。
想看早期基督教殉道者的戲劇性死法。
想知道古早西方如何運用少女作為政治宣傳。
好奇文藝復興大師與他們小情人的愛情故事。
喜愛蘿莉塔情節卻羞於分享的朋友。」── 台灣新銳仙女藝術家 倪瑞宏

作者簡介


池上英洋
1967年生於廣島,美術史家,東京造形大學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學士、碩士畢。著作有《Due Volti dell’Anamorfosi》、《達文西》、《義大利24個都市的故事》、《米開朗基羅就是神》、《失落的名畫展覽會》、《大人的西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入門 實踐篇》、《死與復活》、《殘酷美術史》、《情色美術史》等。

荒井咲紀
國學院大學博士前期課程修畢(專攻西洋美術史),著有《西洋美術入門:觀賞繪畫的方式》(合著)、《最親切的西洋美術史》(合著)、《看著名畫的危險美女》(合著)、《莫內與印象派》、《希臘、羅馬神話的世界》(合著)等。

譯者簡介


何姵儀
第一次接觸美術書,便迷上書中與畫作有關的精彩故事與精闢分析,還特地為此跑到德島大塚國際美術館欣賞以相同比例復原的陶畫,看到曾經出現在書中的畫作時,內心甚至為此感動不已的日文譯者。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美少女美術的黃金時代
想像畫——量產的美少女
布格羅——學院派出身的美少女畫作巨擘
夢遊仙境的愛麗絲——若隱若現的少女之性
幻想的美少女——兒童文學與插畫中的少女

第二章 神話世界的美少女
死亡的少女——她們在墓碑中繼續活著
尼姬——帶來勝利的少女
巫女——侍奉神明的職業處女
美少女的冒險——賽姬的故事
潘朵拉的盒子——人類最初的女性犯下之罪
純潔的象徵——黛芙妮與克羅伊

第三章 基督教與美少女
美麗的天使——祂們究竟是何方人物?
年幼的瑪利亞——在成為完美的美少女之前
慘遭殺害的聖阿格尼絲——殉教聖女們
被斬首的少女——巴洛克時代的政治宣傳
身著盔甲的美少女——聖女貞德

第四章 文藝復興的美少女
文藝復興的眾繆思——碧翠絲與奧羅拉
描繪的「真實少女」——肖像畫
幼妻——上層階級女子的覺醒
貞節的寓意畫——守護身處危險中的處女!
弒父的美少女——貝亞特麗切・倩契與社會運動
虛空派——「虛幻」的寓意

第五章「美少女」的誕生
瑪利亞的教育——「女兒」日益改變的存在
情書——維梅爾與市民社會
窮困的美少女——「慈善活動」的宣傳
發現「美少女」——平凡無比的孩子
袖珍版的大人——瑪格麗特・德蕾莎公主
打破的水瓶——象徵處女的寓意畫

第六章 印象派與世紀末的美少女
雷諾瓦——印象派的可愛少女
竇加——剪下屬於貧困舞者的一瞬間
廣告中的少女——慕夏與羅德列克
奧菲莉亞之死——拉斐爾前派與世紀末藝術運動
沒有瞳孔的少女——巴黎畫派
畢卡索——「孩子的世界」

結語——美少女往何處去
主要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美少女與正太
謝哲青(知名作家╱文化旅行家╱節目主持人)
如果你經常看電視,你可能有看過泰迪熊寶貝向你推銷衣物柔軟精,像是打了類固醇的三太子兜售米果仙貝,或者是戴著太陽眼鏡的兔子賣你電池。
但更多的是,童顏巨乳的女孩們向大眾強勢放送遊戲軟體、保健食品、管制藥物,甚至是保險等商品。覺得奇怪嗎?怎麼卡通化角色與美形化的人物設定愈來愈多呢?
在《新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十一節寫道:「當我做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想法像孩子;當我成人以後,就把那些屬孩子的事都廢除了。」
成年以後,我們被要求要成熟,要勇敢,孩子氣的推理思維與行為模式必須丟掉,「像個大人」是所有人類社會共同的緊箍咒。
但在不願承認,也不想透露的潛意識中,我們仍留戀過去,想念脆弱與任性仍被接受的幼兒時期。但一方面又隱隱約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因此在內心折衝樽俎之後,顏值高,身材好的「美少年」(Bishōnen)與「美少女」(Bishōjo)的形象,默默地被「成為大人的我們」所接受。
「美少年」與「美少女」的出現,正是我們迷戀青春,崇拜青春的具體象徵。我們在這些理想化、風格化的人形上,投射拒絕「完全」長大的願望,拒絕成人世界錯綜複雜的生活現實。青春、美麗、有點脆弱,但充滿希望,正是我們社會祕而不宣的心願。
回歸文學與藝術形象,美少女與正太,向來提供給創作者無限遐想空間。在德國民間的《格林童話》中,壞心後母皇后第一次聽見魔鏡告訴她「最美麗的女性是白雪公主」時,大家可能忘了,那時白雪公主才七歲而已,但已抵達美少女的年齡低檻。
書寫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絕世正太光源氏與若紫初次相遇,讀者可以推敲出兩人年紀大約也只有十歲上下。
「美少年」通常是修長優雅,具有白皙的皮膚,時尚感的髮型和女性化的面部特徵,但也要求保留了男性身體。這種雌雄同體的外表,等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對天使的描繪。而「美少女」則承接江戶時代中期才逐漸普及的「卡哇伊」(ろマゆゆ)風尚,大眼睛與稚嫩的臉龐是最重要的元素。從浮世繪畫師菱川師宣筆下優雅轉身的可愛少女,到美國畫家瑪格麗特.基恩(Margaret D. H. Keane)畫布上睜開雙眼,無邪又無辜地凝視世界的大眼睛,到日本偶像製造機的傑尼斯,都是美形少年少女不同面向的展現。
不過,就像詩人所寫:
「人群中,總是看到你
很久之後才學到:所有發光的星星,都不能住人」
活力煥發的青春,一如恆星運行般熠熠動人。但美少年美少女的青春,往往也是超現實,無法落入常世輪迴的。現實中的青春,更像是稍縱即逝的流星,一期一會式的極致燃燒,將生命的恣意與美,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視網膜。
正因為我們對青春總有無比的眷盼依戀,所以美少年美少女的藝術形象,會永遠在世間流傳。

文章試閱


前言
 坐在樹墩或石頭上的那位少女,雙眼一直盯著前方。她紅棕色的秀髮長及雙肩,嬌小的身軀搭配著毫不相襯的大蘑菇帽。在深邃綠蔭的襯托之下,包到脖子的白色洋裝突顯出她的身形。她的黑色手套長及手肘,雙手則乖乖地夾在雙腳之間。表情天真無邪,但嘴角微揚的緊閉雙唇卻透露出堅定的意念,略為低垂的臉龐上,是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少女身旁是剛剛摘下、放在葉片上的艷紅櫻桃,為畫面增添了幾分色彩。
 出自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之手的《櫻桃熟了》,是由英國插圖畫報《The Graphic》所委託繪製的作品。這天,畫報主編威廉・呂森・湯瑪斯(William Luson Thomas)在自宅辦了場化裝舞會,這位小女孩是主編外甥女的女兒伊迪絲。當時的英國各報,習慣在聖誕紀念專刊中附上一張孩童畫做為附錄,而當湯瑪斯看到伊迪絲時,心裡突然冒出以她為畫作模特兒的念頭。
 米萊接受委託後,立刻提筆繪製了這幅油畫。畫作當時在報社畫廊展出,深受好評,於是湯瑪斯以此為原畫,製作了一八八ま年聖誕號的版畫。完成的版畫質感相當細膩,幾乎難以與彩色原畫區別。這個結果理所當然,因為當時的版畫印刷,使用了超過十四種色彩,印刷數量更超過五十萬份。對畫報主編湯瑪斯而言,這是項相當大的賭注。光是印製這幅版畫,就耗費了一二ま噸的紙張與六個月的時間,參與的工作人員多達四五ま人。一想到這是日本明治維新結束沒多久所發生的事,不難想像在這幅版畫上所耗費的人力與成本,有多麼不合常理。
 所幸,《櫻桃熟了》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儘管印刷量驚人,依然供不應求,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在此之前,單一少女的藝術作品從未如此普及、也從未受到世人如此熱烈的喜愛。《櫻桃熟了》於是成為了十九世紀末英國的少女畫代表作品。

政治宣傳,抑或戀童形象?
 如前段所言,《櫻桃熟了》因此成為西方美術史上值得特別一提的畫作。然而,當時其他報紙的聖誕專刊也會以孩童畫當做附錄,為何唯獨《櫻桃熟了》脫穎而出,廣博人氣呢?
 身為模特兒的少女伊迪絲,是在專為孩子舉辦的化裝舞會上吸引了湯瑪斯的注意。當時類似活動在英國的上流階級間相當流行。既然是化裝舞會,可想而知伊迪絲的裝扮是模仿某個人物的模樣,那就是畫家約書亞・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作品的《潘妮洛普・布斯比》(Penelope Boothby)。事實上,兩位少女的動作與衣服幾乎如出一轍,只有手臂擺放的樣子不同罷了。
 《潘妮洛普・布斯比》與《櫻桃熟了》,兩幅作品的創作時間差距近一百年。而《潘妮洛普・布斯比》家喻戶曉的程度,從百年之後還有人在化裝舞會上模仿這點可見一斑。不對,正確來說,應該是當時約書亞・雷諾茲爵士再度掀起了一陣熱潮。約書亞・雷諾茲爵士是十八世紀英國藝術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也是第一章「想像畫」主要談論的人物。出自其筆下的少女潘妮洛普,是身處於大英帝國奠定霸權的「偉大時代」之代表畫家為「英國貴族世家子女」所繪製的範本。尤其是那頂吸引觀者視線、風格獨特的大蘑菇帽,是上一世紀孩童流行服飾的象徵,出現在《櫻桃熟了》之中,就成了一種懷古意趣。從這個角度看來,《櫻桃熟了》中那位天真無邪的少女,無非是以仿古姿態宣揚帝國主義,也是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大英帝國之政治宣傳圖像。
 另一方面,應該也有不少人從「成熟櫻桃」這個作品名稱中,嗅到一股與戀童有關的淫靡氣息。畫作的名稱雖然直接取自街頭水果小販的叫賣聲,然而,在當時的英國,「櫻桃」一詞卻是暗指「處女」的隱語,與在現代日本以櫻桃象徵童貞的意義相仿。如此一來,「成熟櫻桃」便衍生出「待人摘取的處女」之意。
 這或許只是過度解讀。但是,從「成熟」意謂性成熟、當時讀報的人幾乎都是男性,以及當時將眼睛向上看視為臣服姿態的習慣看來,這件作品中,其實包含了不少與戀童有關的要素。請試著將米萊的原畫,與以此為基準所製作的版畫比較看看:不難發現,後者的少女臉頰更顯紅潤、嘴唇彷彿上了妝彩,眼神則略為老成。再加上溫馴的表情,以及分外潔白的衣服,不難感受到版畫版本的少女,更符合已經「成熟」的處女特性。
 以上兩個要素,讓《櫻桃熟了》爆紅。米萊過去是拉斐爾前派的旗手,也就是站在學院派權威前方下戰帖的改革者。這樣的他,竟在五十歲時畫下這幅充滿「當權者」形象的《櫻桃熟了》。這幅畫作雖然讓他功成名就,但也有不少人畫了揶揄他叛變的作品。不過,米萊之後倒是持續畫了許多類似《櫻桃熟了》的少女畫像,因此在奠定美少女形象這點上,可說是貢獻良多。

 在西方美術中,可以找到許多像這樣具備功能性、或是為了特定目的而繪製的美少女。本書將依照主題分門別類,帶領讀者一一認識這些美少女。首先,我們會在第一章中探索延續到現代的近代美少女形象,是如何奠定下來的。包括先前提到的雷諾茲爵士在內,在西方美術中確立「一般認知的美少女形象」之近代代表畫家,將陸續登場。
 第二章將介紹古代與神話中的少女群像;第三章則是基督教世界的美少女樣貌。緊接第四章,則整理了文藝復興時,曾在中世紀歐洲一度消失的古代美少女形象是如何重新現身;第五章則會解讀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個時期的美少女形象。若按照時代順序,接下來才會進入本書第一章的時代。但如前所述,近代才是美少女形象奠基的重要時代,因此將之提前至第一章。最後,第六章會談及印象派與拉斐爾前派,也就是美少女由十九至二十世紀發展的情況。
 本書承繼了到目前為止龐大的研究成果,前言部分也參考了Laurel Bradley與長嶺倫子等人的卓越研究。不過,雖然有不少人針對特定作品、個別畫家、特定時代或是特定畫派中的美少女形象進行論述,但至今卻尚未見到以美少女為主軸,依時間順序俯瞰並探討的書籍,這也是本書主要想探討的部分。讓我們一同追尋不停轉換的美少女形象,並讓其中存在的體系與脈絡,得以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