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原文書名:


9789571382159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 產品代碼:

    9789571382159
  • 系列名稱:

    LEARN
  • 系列編號:

    VEK0049
  • 定價:

    440元
  • 作者:

    廖振順
  • 頁數:

    192頁
  • 開數:

    19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611
  • 出版日:

    20200611
  •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 CIP:

    716
  • 市場分類:

    自然科學(一般大眾)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自然科學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臺灣最強地理教師廖振順全新力作※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2》、《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暢銷突破40,000冊!


一次搞懂Google Earth全功能操作與實務應用!

地圖,不只能用來指路、導航,還可以用說故事,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蘊含著悠久的繪製地圖的歷史。

古人類在石碑、泥板上繪製地圖,甚至以綁在一起的樹枝來展示島嶼相對位置的地圖;科技發展至今,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裡出現的地圖,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主要方式。

廖振順老師擅長用Google Earth做為地理教學工具,並經常受邀到各級學校擔任地理科教師培訓講師。他將鑽研多年的Google Earth操作實務,不藏私地全面公開,結合地圖與歷史的背景進行演示與解說,並可於書中掃描QR code,搭配實際操作影片,讓讀者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地球、玩地理,並使用Google Earth創造自己的地圖故事。

作者簡介


廖振順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

1987年畢業於文化大學地理系,1989年取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曾獲2005年優良教師獎(臺北市教育局)、2011年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部)、2014年師鐸獎、2014年特殊優良教師(教育部)、2014年臺北特殊優良教師、2018年星雲教育典範教師獎。

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自製海嘯教學影片,榮獲馬英九總統致電鼓勵及各家媒體專訪、引用。擅長多媒體教學,近年來融入Google Earth,多次製作高中地理課程輔助教材,對於地理教育推廣不遺餘力。

著有《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2》分別獲得2012、2013、2014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及推薦,以及《教育這種病》。

書籍目錄


推薦序 讓地圖活過來,訴說地球故事╱盧光輝
作者序 用Google Earth輕鬆進入虛擬的真實世界

第一章 從壁畫到手機──你不知道的地圖

我是誰?我在哪?
地圖是認知的投射
無優質地圖有如摸黑打仗
擴張領土,地圖先行
為了擁有臺灣卯足全力測繪
看見世間的改變
從搶地盤到爭鏈結
觀看地球的視角變了

第二章 Google Earth的基本認識與操作

Google Earth的發展歷史
Google Eartg版本
Google Earth操作介面──側欄
Google Earth操作介面──快速功能鍵

第三章 點資料的應用

新增地標──說明
新增地標──樣式、色彩
新增地標──檢視
新增地標──海拔高度

第四章 線資料的應用

新增路徑──說明
新增路徑──樣式、色彩
新增路徑──檢視
新增路徑──海拔高度
新增路徑──測量單位
新增路徑──剖面圖應用
新增路徑──飛覽鏡頭的調整
3D控制器

第五章 面資料的應用

新增多邊形──說明
新增多邊形──樣式、色彩
新增多邊形──檢視
新增多邊形──海拔高度
新增多邊形──測量單位
繪製指示符號
升高海平面

第六章 圖像疊加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圖層
線上數化與疊圖──臺北城
美軍地圖
一九四九年的高雄
一九四九年的臺北
臺北市的路名
歷史地圖
認知地圖
導航地圖
衛星地圖數據──就是財富
遊戲地圖

第七章 3D模型製作

最早的鳥瞰地圖
網面立體地形圖
3D模型製作
簡單而粗暴
如何製作紅色方框
如何製作立體模型
加注標籤
算法才是未來
小範圍立體地形圖

第八章 地圖蒐奇

立體地球儀
板塊漂移地球儀
二千年來的城市發展
海平面上升地圖
災害潛勢地圖
國土真實面積
即時世界空氣指標地圖
尋找飛機
尋找油井
全球瞭望臺
詩詞地圖

第九章 如何探索研究這個世界

什麼是地理?
地理議題
探索臺北古城
如何提出好問題?
不能輕忽的田野調查
社會科學的科學性
訓練科學客觀性
地理眼的工具性
歷史的地理樞紐

文章試閱


【用 Google Earth 輕鬆進入虛擬的真實世界】

八歲那一年,我跑去學校隔壁剛蓋好的國父紀念館參觀,沒想到要回家時,怎麼也找不到大門,因為當年沒人見過這種大門在二樓的建築物,見識不多的大腦,固執地設定大門必然在一樓。腦袋怎麼想,內心建構的心靈地圖就怎麼畫,心靈地圖裡的大門在一樓,雙腳就怎麼也不會走到二樓,認知不到位,永遠都走不出限制,也永遠看不到更寬廣的世界。
心靈地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的一個說法。什麼是心靈地圖呢?派克說,每個人都是根據童年的一連串經歷,逐漸形成一張具有自我獨特視角的心靈地圖,並靠著這張地圖棲息在這個世界上。這張地圖在童年時的環境中或許適用,然而,當我們進入到更廣闊的世界後,如果繼續沿用這張老地圖就會走錯路,所以我們要及時修正自己的心靈地圖。
心靈地圖能建構我們的部分意識,什麼是意識呢?泰格馬克(Max Tegmark)在《Life 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提出:意識,就是主觀體驗。因此,不是宇宙賦予生命意義,而是我們這些有意識的生命給了宇宙意義。總體來說,所有效率最終歸結於目的,所有目的最終歸結於價值觀,所有價值觀最終歸結於感情,而所有感情最終歸結於意識。人類擁有了意識,這個世界才有好壞,才有幸福,也才有了意義。
二○二○年,全球面臨疫情危機,在艱困的環境中,科技恰恰展現出應對疫情的能力,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柯睿杰(Alain Crozier)舉例,在中國的夥伴以Power BI(為數據分析而生的軟體工具)為基礎開發出疫情數據分析平臺與決策平臺,讓主管單位迅速了解疫情走勢。數位科技正悄悄融入我們的真實生活,智慧雲和智慧邊緣等技術正在推動整個社會的數位轉型,當運算無所不在時,我們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煉出智慧,無論是醫療、零售,還是教育產業,AI都能為各行各業帶來改變。
每家公司未來都會是科技公司,需要的人才都必須具備科技基礎認知,人才教育單位則需要有所思考與回應。地理教育能協助人們宏觀地了解全球,宏觀思維是一種上層思考,這樣的思維方向更容易看到「因」,才能在事情未發之前解決未來會發生的問題。凡人怕果,菩薩畏因,《黃帝內經》有句話叫「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說最好的醫生是在病症發作前就把病治好了,也就是說,你根本不會生病。美國每年投入到醫保中的花費占了GDP的二○%,但美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在已開發國家中的排名卻不好看。相比之下,挪威也是把GDP的二○%投入到醫保上,但挪威人民的健康水平卻是全世界之最。為什麼呢?因為挪威治的就是未病,把較多資源投入到醫療的前期、教育的前端,而美國則是專注在疾病的後端。
孩童的圖書多以圖畫書為主,一方面因為小孩識字量少,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圖像式思考有助於縝密的圖像邏輯鍛鍊,以及觀察、思考能力的培養。從二○○七年開始,我不曾間斷地運用Google Earth為平臺說地理、說新聞、說故事,十多年下來,不知不覺也製作了一百多支影片。若能將多年製作教材的心得撰寫成書,我想不但對地理教育的耕耘能做出微薄貢獻,也可以幫助現今各類型網紅在製作影片時,能更清楚、生動地加入「在哪裡」的表達方式,無論是旅遊網紅、社會新聞網紅、國際戰略網紅,任何發生在地表上的主題,總會有個地點或區位需要標示出來,若是忽略了把地點用適當方式表達清楚,雖然自己很清楚說的是哪裡,可是閱聽大眾的思路未必能置身於網紅描述的情境中。
除了登月以外,所有人類足跡都是在地球表面的舞臺上,而Google Earth把整顆地球的衛星影像都呈現出來,自此,看待世界的視角有如上帝。當人的視野寬廣了,胸懷也會跟著開闊,面對現今多元、多變的世界,更需要這種宏觀、多角度的觀察。
本書從Google Earth的基本設定說起,逐步分享應用的方式與技巧,再談到各種精彩的實用地圖,以及我的心得分享,希望讓更多的讀者、老師、網紅都能輕易進入虛擬的真實世界。

【我是誰?我在哪?】
想像一下,身處在一片廣域的森林之中,頭上有顆皎潔的月亮,而銀色月光為你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你感到環境在有限度的可控範圍內,因此內心的安寧讓你謹慎前行。忽然,一大片烏雲遮住了月光,大地瞬間進入無盡的混沌黑暗,此時此刻,你的基因會喚起古老原始且深沉的恐懼。
搞清楚自己在哪裡?到底是在自己所認知的世界的哪個位置?這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若是現在忽然說不清楚自己在哪,一定會立刻陷入恐慌。為此,人類和大多數物種建立了專門的大腦區域,負責創建對周邊環境的認知地圖。所有物種當中最獨特的就是人類,我們總是試圖與他人交流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這種溝通的欲望與能力,是智人祖先們能在數萬年前打敗體型更大、肌肉更發達的其他人類物種(例如尼安德特人)的關鍵原因。智人仰賴比其他物種更為複雜的語言,部分智人甚至發展出文字,這些語言與文字讓智人具有說故事的超凡特長,從部落、王國、帝國到紙幣等神奇故事,得以不斷地疊加昇華。
在說故事的載體中,地圖是不可或缺的項目,人類的歷史長河包含著悠久的繪製地圖,目前發現最早的地圖版本,是一萬四千年前古人類在洞穴牆壁上的塗寫。後來會把地圖繪製在石碑、泥板、草紙、羊皮紙上,甚至還有以綁在一起的樹枝來展示島嶼相對位置的地圖,科技發展到現在,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裡出現的地圖,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主要方式。

【側欄──圖層】
側欄的第三欄位屬於「圖層」欄位,其實就像是Google很貼心地預先為你建置好各種資料夾。
一、邊界和地名
「邊界」項目細分國界、國家╱地區名稱、海岸線和一級、二級到三級管理邊界與名稱;「地名」項目細分人口居住地點、島嶼、山脈、水域等。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適當點選邊界與地名內部的選項,就不會充滿各式各樣的資訊,讓整體畫面看起來雜亂無章,例如若是僅需要展示地形的起伏狀態,可以取消勾選邊界與地名,如此一來邊界與地名會完全消失,讓整個螢幕畫面看起來非常乾淨且無視覺上的干擾。
二、地方
「地方」項目沒有再細分,一經點選,各地區的捷運站、公車站、學校、社區公園都會用各式小圖示標示出來,甚至超商、自動提款機(ATM)、飯館、地政事務所、圖書館、運動中心等五花八門的建物標的都有對應的小圖示標示在地圖上。
三、相片
「相片」項目分成兩類,一類是傳統照片,另一類是三六○度環景照片,有的是Google官方提供,有些則是一般使用者熱心上傳,三六○度環景照片的地理位置精確,極具參考價值;但是在使用Google Earth的一般傳統照片時,要稍微注意照片的地理位置是否正確。各地使用者提供的傳統照片,極大比例會出現位置標示錯誤的情形,一般常犯的錯誤是上傳者把照片位置標示為照片中要呈現的「主體位置」,然而正確的標示應該是照片「拍攝地點」的座標位置。例如一張在聖母峰五公里外所拍攝的雄偉英姿照,「距離聖母峰五公里外,拍攝照片時所站立的位置」才是正確的標示,常犯的錯誤是把此張照片的位置標示在聖母峰頂。錯誤標示會讓觀看照片的人,只能獲取聖母峰的美姿,照片從哪個角落拍攝和其他寶貴資訊就不得而知了。有些照片的錯誤位置則是刻意為之,尤其是有國土爭議的地區,正因為有爭議,總有「愛國」分子故意將不存在爭議區的照片,標示在爭議地區,藉此表達「愛國」之心,或是宣揚政治理念,這些做法就會讓國土爭議區的照片非常混亂,例如南海的島礁,隨時可以看到大量表達「理念」的照片,使用者在參考這些照片時,務必要留心查證。